人民日報今天刊發(fā)署名文章《美國正造就一個可能無法戰(zhàn)勝的敵人》。
作者為美國前駐華公使、尼克松總統(tǒng)首席中文翻譯傅立民。文章是其6月13日在布朗大學外交政策協(xié)會的發(fā)言選編。在這篇題為《中美脫鉤及其影響》發(fā)言里,他強調,美國利益集團和精英階層費盡心思將中國樹為敵人,但并無必勝把握。
文章從歷史和現實層面從六個方面進行了縝密論述:
一、美軍工行業(yè)努力幫助美國樹立敵人
二、美國既得利益集團欲將矛盾轉嫁到中國身上
三、美國試圖通過打壓對手而非強大自身來應對挑戰(zhàn)
四、美國難以遏制中國
五、與中國脫鉤,美國很可能自食苦果
六、美國正在將中國逼成一個無法戰(zhàn)勝的對手
澎湃新聞注意到,六方面論述有理有據,邏輯嚴密,擺事實講道理,嚴正批駁和有力回擊了中美關系中最近一再出現的各種雜音。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一些不識時務的“冷戰(zhàn)活化石”頻頻跳出來,為了一己之私,企圖將歷史車輪引向戰(zhàn)爭與沖突的歧途。號稱由美國130名所謂對華鷹派人士聯署的信件,在名為《政治風險雜志》的網站上首發(fā),明確要求美國當局采取對抗中國的政策。明眼人一看便知,這些人思維還停留在殖民擴張的時代,散發(fā)著令人厭惡的陳腐氣息。
人民日報23日刊發(fā)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助理沈逸文章《“冷戰(zhàn)活化石”注定難阻歷史前行》明確指出,這封信件毫不掩飾地宣泄和表達對中國的敵意,沉迷于“單極霸權”的幻象,妄想在盟友中一呼百應地構建圍堵中國的所謂“志愿者聯盟”。這完全是冷戰(zhàn)未散的陰魂,在21世紀的今天,注定會遭到世人的唾棄。
這封信件的出現,值得人們警醒,它的唯一作用就是告訴世人,盡管在現實世界中冷戰(zhàn)已經結束,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但仍有一些人不甘心放棄卑鄙而齷齪的利益,企圖制造摩擦、挑起沖突和發(fā)動戰(zhàn)爭。美國前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曾警告,能夠從大國對立和沖突中謀求特殊利益的軍工復合體,始終有強烈的沖動,綁架美國的外交政策,服務于自身的特殊利益。令人驚奇的是,大半個世紀以前的這一警告,竟然在今天的美國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澎湃新聞注意到,就在23日當晚,央視新聞聯播也在醒目時段對這封所謂公開信進行了批駁。來自不同領域的十多位專家一致表示,這封所謂公開信充滿意識形態(tài)偏見和冷戰(zhàn)零和思維,百般詆毀抹黑中國內外政策,極力挑動中美沖突對抗,很多內容根本站不住腳。歷史已經并將繼續(xù)證明,挑動中美對抗沖突是危險歧途。
不過,同樣是公開信,美方實在有必要去看下7月初華盛頓郵報上的那封信。百名美國專家學者及政商界人士聯名致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和美國國會,明確提醒他們:美國視中國為敵適得其反。
這封公開信的五位執(zhí)筆者,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傅泰林、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史文、前美國務院代理助卿董云裳和前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他們當中,既有從事中美關系研究的專家學者,也有擁有豐富外交經驗的政界人士。他們與其他95位美國各界知華人士達成一致,認為敵視中國將“適得其反”,這種清醒、客觀的聲音表明:美國少數鷹派政客炒作的所謂中美“對抗論”、“脫鉤論”只是基于個人野心私利的雜音,不可能左右中美關系發(fā)展的大勢。
最后,我們想說的是,目前中美關系正經歷深刻變化,妥善處理中美關系中的矛盾,最關鍵是需要理性聲音,中美之間要相向而行,特別呼吁美方要理性。
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在數十年前就提出,若美國將中國視為敵人,那么中國就會變成美國的敵人。當前美國正不斷把中國逼成一個自己可能無法戰(zhàn)勝的對手。中國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崛起中大國,美國最大的失敗在于沒有處理好與中國的關系。特朗普政府當前的做法,不但不能說服中國為了共同利益改變我們不喜歡的政策和做法,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棘手。即便把中國視為大國競爭對手,美國的取勝之要也并非打壓中國,而是改變正在分裂和削弱美國競爭力的國內政策,使自身真正強大起來。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中國崛起勢不可擋。美國那些“冷戰(zhàn)活化石”的夢囈,注定無法阻擋歷史前行的步伐,他們跳梁小丑般的表演,注定是一出令人不齒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