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5月27日文章,原題:綠色能源競賽有誘發(fā)貿易戰(zhàn)的風險 各國最終將醒悟,認識到二氧化碳污染的危險性和化石燃料的有限供給。壞消息是,新興綠色科技具有引發(fā)新貿易戰(zhàn)的風險。去年,關于納稅人激勵基金被用來為得州一家新風力發(fā)電廠購買240臺中國制造渦輪機的報道導致美國公眾的激烈批評。世界尋求低碳能源資源與國家創(chuàng)造就業(yè)的需要之間發(fā)生沖突。
中國、德國、西班牙和美國與其他國家在進行競爭,爭相獲取國內綠色能源所帶來的經濟和環(huán)境好處,同時把自己定位成向世界提供這些科技的領軍者。
如果不采取一致努力推進綠色科技領域的自由貿易,那么最大限度地防止氣候變化的努力可能很快就轉化為新的貿易戰(zhàn)。
中國打算到2020年時使其能源需求中有20%來自可再生能源,成為綠色科技的全球生產基地。2004年,中國購買的風力發(fā)電設備有4/5來自國外,今年來自海外的設備不到1/5。
2008年,中國崛起為世界上太陽能電池板的最大生產國。其產量超過國內太陽能電池板裝機容量的增長。中國生產的大部分太陽能電池板出口到了國外。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科技市場上的成功是通過老的產業(yè)政策取得的,通過制定配額和使外國公司失去提供這種科技的資格擠走了試圖在中國市場上獲得一席之地的美歐生產商。
歐洲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也有很大的雄心。麥肯錫一份新研究說,到2050年時歐洲每單位GDP所消耗的能源可能會下降30%。這會提升競爭力。然而,隨著各國在風能、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領域里競爭全球領導角色,貿易爭端將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