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2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汶萊公司注冊]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一項調查發(fā)現,有近九成受訪的貧困青少年曾經絞盡腦汁省錢,不少人將三餐變兩餐,去食店索取調味料、熱水,調節(jié)水龍頭以滴水法儲水,夏天則到有空調的商場避暑。除了多元化節(jié)流外,更有57%人做網上生意,實行積極開源,當中更有小學生“做老板”;有中學生則到快餐店兼職,并每日來回步行1小時上學,把積蓄補貼家人。
為探討基層兒童和青少年開源節(jié)流的情況,香港小區(qū)組織協會于今年7月至11月,以問卷形式訪問了295名家庭收入低于官方貧窮線、年齡介乎8歲至19歲的基層青少年。社協小區(qū)組織干事王智源指出,調查發(fā)現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自己家庭經濟比別人差,另有88%受訪者表示會想辦法省錢。
大部分受訪者都會“各出奇謀”開源節(jié)流,衣食住行各方面均有妙計減低家庭開支,例如62%受訪者不會購買新衣;40%人會于街巿收巿時買便宜的,不少人會去快餐店索取調味料、熱水;56%在家減少開燈,36%夏天會去商場乘涼,24%會調節(jié)水龍頭靠滴水儲水;47%平日盡量步行。另外,大部分人只參加免費學習活動。
社協小區(qū)組織干事施麗珊指出,很多受訪學童和青少年選擇每餐吃少一些,或三餐變兩餐,希望減少食物支出,若長期如此,會影響身體健康,情況令人擔憂。
受訪者雖然年紀輕輕,除了節(jié)流,不少人也積極開源:57%人會做網上生意買賣,39%人會努力讀書考取獎學金,也有17%人做兼職。
現就讀中一的慧諭,小學六年級時已開始做網上生意買賣,她指眼見身邊的同學不時花錢購買明星的相關產品,才萌生“創(chuàng)業(yè)”的念頭,“我會四處尋找價錢便宜的產品,再賺取當中的差額,最多可以賺幾百元。”賺到的錢,她大多用于生活費上,如支付飯盒錢,以減輕家人負擔。
除了“創(chuàng)業(yè)”外,也有中學生選擇做暑期兼職,F時中四的俊耀,暑假時在快餐店做兼職,一個多月收入只有近4000元,“我將一半交給父母作家用,另一半會留作自己的學習和社交開支!彼寡,家人未必能負擔他日后升讀大學,未來或會修讀青年學院,學習一技之長,不用成為家庭的負擔。
施麗珊促請港府盡快推行低收入在職津貼,[注冊安圭拉公司]并將兒童津貼額由800元增加至1000元,以應付生活所需,并建議政府應考慮向綜援兒童,按需要和年齡去發(fā)放兒童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