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百年之際,“龍愿尋找1911”兩岸四地青年交流計劃29日在香港舉辦研討會。近300位大學生與學者聚首一堂,拋開政治立場與意識形態(tài),緬懷先賢理念,共議大中華區(qū)的長遠發(fā)展與青年人的責任。
臺灣中華基金會董事長王津平教授當日作為嘉賓出席,他回憶了學生時代每天對著教室里的孫中山遺照鞠躬,以及唱《國父紀念歌》的情景。他指,晚年孫中山,雖壯志未酬,但至死不忘民族復興,為后人留下很好的榜樣。
臺灣著名時事評論員南方朔演講稱,無需把辛亥革命神圣化,而是要成敗得失全盤考慮,反思這場革命的意義。他從近代阿拉伯世界,談到蘇格蘭啟蒙運動,乃至所謂西方模式,指出中華民族的現(xiàn)代化道路要建立在自身社會基礎上面。
他說:“未來二、三十年是中華民族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只有在思想上當家做主,才能擁有解決問題的自主權!
辛亥風云已遠去,新的道路就在青年一代腳下。王津平引用周恩來“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的名句,寄語兩岸及港澳的大學生。“你們?nèi)衾^續(xù)這樣相聚、思考、交流,何愁愿景不會實現(xiàn)?”他說。
嘉賓們的演講觸動了參與此次交流計劃的年輕人!案蚁、敢做、敢擔當”,南昌大學學生尹文旺與眾人分享辛亥革命帶給他的啟示。“我們要敢想兩岸合作、共創(chuàng)美好之前景,敢做增進了解、走進對方之事,敢擔當中華和諧融合之責!
香港大學生吳偉銘說,集合兩岸四地青年智慧,為大中華區(qū)發(fā)展群策群力,正是“龍愿”精神所在。
“龍愿‧尋找1911”活動由龍愿兩岸交流中心與新青年論壇主辦,數(shù)百位兩岸四地青年從香港出發(fā),了解民生民情;稍后將奔赴澳門,追尋辛亥革命史跡;還會走訪南京,拜謁中山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