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不一樣的教育體制”,這是今年北京高考狀元梁倩道出最終選擇香港高校的原因。和往年一樣,今年眾多內地高考狀元放棄北大清華,選擇港校深造,再度引起兩地媒體熱議。港校憑什么在內地“捏尖”?兩地間高校生源爭奪戰(zhàn)現(xiàn)象烽煙再起?內地高等學府失寵?
近年來香港多所高校招錄內地生一覽
先來看香港高校提供給本網(wǎng)的一組數(shù)據(jù):
香港大學今年共收到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qū)的內地本科生入學申請10362份,報考情況熱烈,考生學術等各方面的水平高,其中擁有“省市狀元”頭銜的申請者就超過40人。最終,港大錄取291名,獲錄學生在高考中取得極優(yōu)異成績,各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秀,其中17名更是高考中的“省市狀元”。
香港中文大學在統(tǒng)招招生錄取的考生都相當優(yōu)秀,高考成績在所屬省市中皆名列前茅。今年錄取的考生近乎全數(shù)排名在全省/直轄市/自治區(qū)的前0.1%之內,位列省市三甲的有45人,位列前五名的接近60人。
香港科技大學2011 年共收到4062 份申請,大部份的申請來自北京(23.3%)及廣東(21.5%),而上?忌藬(shù)約占總體9.1%。該校邀請全國1181 名優(yōu)秀高考生參加面試,出席率達87.9%,最后共有168 名同學確認接受錄取。
香港理工大學2011年申請入學人數(shù)約4200名,錄取人數(shù)240名。
嶺南大學自1999年開始招收內地學生,先后共有910多名內地生入讀嶺大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或參與交流學習。
香港城市大學則在過去幾年在內地每年招約兩百人。
數(shù)字為真,折射現(xiàn)象,不難看出,內地學子選擇香港院校已漸成趨勢。香港高校與內地多所著名學府間默默形成一種多足鼎立的招生之戰(zhàn)格局。在這一現(xiàn)象之中,可從六大問題中得出些許解釋。
一問:香港高校與內地“搶狀元”?
香港高校是特意到內地搶高考狀元嗎?回看2005年,內地省市11名高考狀元申請入讀港大被拒之門外,他們的面試成績與港校要求的差距,引起輿論關注。可見,搶狀元,是一種假象,港校其實并不“稀罕”狀元。
“我們沒有真的去搶狀元!”,這是近日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對內地媒體的一句告白。
事實上,香港高校更注重以國際化視野進行“學生全面素質培養(yǎng)”,他們并不在乎學生的狀元身份。高考分數(shù)僅是港校招生一個參考。
港校招考面試多采英語小組討論形式進行,考官于應試者應考過程中著重觀察考生心理素質、應對與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對各類不同事務的興趣、看法與見解等。面試時,考生闡述理念觀點立場要言之有物、條理清晰、有邏輯性。
再看幾道面試題:“男主外、女主內能否換一下”、“假設你爸爸生病還有1年就會過世,你會怎么做?”、“香港60歲退休,你覺得合理嗎?”、“現(xiàn)在中國年輕人不想要孩子,原因是什么?對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有何影響?”……
引用香港大學“中國事務處”黃依倩的話說:“這里(港大)競爭非常大,除了學習,學生還要做好許多事情!
內地高考分數(shù)最高者謂之狀元,由上析之,港校眼中的狀元,此狀元非彼狀元,港校舍棄的是“高分低能”。不難發(fā)現(xiàn),港校要的是有較強獨立思考與自理能力、能獨立做決定、有自己想法、能面對挑戰(zhàn)的高素質人才。
二問:港校與內地高校是競爭關系?
表象看來,內地學府與香港高校間儼然在上演一場激烈的“沒有硝煙”的生源爭奪戰(zhàn)。兩地的高校真的是一種競爭關系嗎?
香港中文大學入學及學生資助處陳敬航在郵件中這樣回答中新網(wǎng)記者:近年內地學生對優(yōu)質的高等教育需求日殷,中大在內地招收本科生可讓內地學生多一個選擇,以及為有意來港升學的學生提供機會。內地每年有大量的高考精英,而香港各院校在內地招生的名額有限,說不上與內地院校競爭生源。
香港科技大學本科招生及入學事務處林凱謙在接受中新網(wǎng)采訪時指,兩地優(yōu)秀大學眾多,每所都各具特色,各有優(yōu)勢。香港院校的教育模式與內地高校截然不同,成為內地莘莘學子的另一升學選擇。
香港理工大學內地事務處沈君倩在這個問題上這樣回復本網(wǎng)記者,她亦不認為兩地院校是一種競爭關系,在她看來,內地與香港高?梢詾橥瑢W提供更多選擇機會,同時相互學習。
香港城市大學招生部門也表示,港校為內地學生提供了多一個選擇,基于香港院校在內地招生的總額不多,不存在競爭問題。
香港大學工作人員此前則對《新京報》表示,港大跟北大、清華有很好的合作關系。北大、清華幫港大委培學生,港大也經(jīng)常鼓勵有意向選擇去北大、清華的學生。港校跟內地高校不像媒體所猜測的那種競爭對手的關系。
三問:香港高校的優(yōu)勢究竟何在?
一眾狀元不約而同選擇香港的大學,探究原因并非偶然,他們敏銳觀察到了香港高校的優(yōu)勢。
北京文科狀元、北京四中考生梁倩說,去香港的主要原因并非獎學金,而是希望能多了解香港,嘗試不一樣的教育體制。在她眼中,香港高校更加開放和自由,更加國際化。
“我很想去香港大學讀書,因為香港是國際經(jīng)濟中心,學經(jīng)濟可以去香港是比較好的!痹颇衔目茽钤獎⒁阄倪@樣認為。
香港是為人所熟知的國際大都市,具有任何內地城市無法比擬的國際化優(yōu)勢。從國際大學排名看,幾所港校排名通常都比內地高?壳。香港高!皩掃M嚴出”,教育體制更具活力,在課程設置、授課理念、學習氛圍、外語環(huán)境等方面都有優(yōu)勢,國際化的教育理念和開放視野的教育導向,為香港高校贏得了世界的認同。
而港校高額獎學金制度,與內地院校相比頗具優(yōu)勢,“搶人”功不可沒。香港大學給中新網(wǎng)記者提供的書面材料就提及,該校為內地生提供不同額度的獎學金,全額獎學金每年港幣16萬元。這其中,足以應付學生在學費(每年港幣11.9萬元)﹑住宿費(每年1萬多)及基本生活費等方面的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