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qū)教育局建議明年9月全港小學率先增設“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為必修科,2013年再推廣到全港中學。一項調查顯示,逾四成市民認為,課程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國民身份認同感”。
“國教”早已有之
“推動國民教育,加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一直是香港特區(qū)政府和教育界共同努力的方向!香港教育局局長孫明揚說。
香港回歸屆滿14年,細心的內地人到香港不難發(fā)現(xiàn),香港學校會定期舉行升國旗儀式,有的電視臺在晚間新聞前播放國歌。根據(jù)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xié)會去年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香港學生對國旗及國歌認同感分別達79%和78%,比10年前的同類調查大增約30個百分點。青少年國民身份認同感正顯著提升。
特區(qū)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張國華表示,早在2000年時,港府已將公民及國民教育定為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只是當時還未有具體構思把國民教育獨立成科。
2009年4月,香港國民教育中心在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廣東公安邊防六支隊“沙頭角模范中隊”成立了內地首個香港國民教育中心國情教育基地。而如今的國民教育,可望透過設立必修新科目,進一步令教學聚焦,提高教育成效。
“對香港很重要”
香港前教育統(tǒng)籌局局長王永平指出,如今是推廣國民教育的成熟時機。他建議“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應加入“中國史”及“一國兩制”兩大元素,讓不同年級的學生借以追溯中國5000年歷史根源,有助他們產(chǎn)生親切感。
6月13日,訪問香港的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在青年座談會上表示,“國民教育對香港很重要”,可助年輕人了解內地民眾的思維方式,使兩地民眾產(chǎn)生良性互動,“國民教育做得越好,與內地關系越好,‘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也會愈深入人心!
“對香港青年來說,通過國民教育加深對國家國情的了解,加深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加深對中國幾千年文明中的一些精華的了解,對你們到內地發(fā)展,絕對是一個PLUS(有利因素)!蓖豕鈦喺f。
香港特首曾蔭權強調,特區(qū)政府將與公民教育委員會、區(qū)議會、社區(qū)團體、國民教育團體和青年團體合作,推動交流、考察以及義工活動,讓香港市民尤其年輕一代深入認識國情,體會兩地“同根同心、血脈相連”。
“國教”非“洗腦”
當然,香港社會比較多元,對于國民教育并非全是喝彩聲。有部分人士質疑或擔憂,國民教育有“洗腦”成分。
王永平就此反駁說,國民教育的目標,是要讓港人增加對國家的認識及認同感,可以根據(jù)香港實情,像口味獨特的“港式奶茶”般,推行特色的“港式國民教育”。
全國政協(xié)委員、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lián)會創(chuàng)會主席龍子明認為,國民教育不是洪水猛獸,將其冠以“愚民”、“洗腦”等負面形容詞,是違反情理的。“實際上,國民教育不僅關乎教育范疇,而且關乎香港的發(fā)展,港人如果不認識國家,香港怎么能發(fā)展?港人如果對國家民族沒有認同感,怎么能抓住國家發(fā)展的機遇拓展自己的出路?”
香港研究協(xié)會的一項調查顯示,48%受訪者贊成把“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列為中小學生必修科。43%受訪者認為,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品德和國民身份認同感有“很大作用”及“較大作用”。有52%受訪者不認同國民教育是為了“洗腦”的說法。
到內地走一走
不可否認,近年香港社會國民教育取得成效,但改善空間仍然巨大。香港學友社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有83.8%中學生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但只有36.2%表示會關心內地新聞及發(fā)展。
究其原因,有分析認為,“一國兩制”下港人獲豁免稅務等國民責任,香港學生在本港長大,其國民認同感與現(xiàn)實生活關聯(lián)有較大落差和距離;國民教育多集中在大型慶典上面,對學生的教育效果流于表面;香港經(jīng)歷百多年的殖民統(tǒng)治,西方價值觀和自由意識的影響較深,令一些港人對自己的身份產(chǎn)生疑惑等。
由于香港與內地的發(fā)展情況不一樣,王光亞表示,要按港人可接受的方法和內容去做,加強對中國歷史和近代史的了解。他鼓勵香港年輕人實地考察,到內地走一走,除了北京、上海和廣州,也要看看西北、西南地區(qū),感受國家之大、發(fā)展之不平衡。
香港與內地的相互交流越來越多,越來越多香港學生能獲資助赴內地交流,與此相關的國民教育,也邁入“眼見為實”的新階段。